上次說了要繼續探索乙一這奇妙少年的作品.這篇於焉誕生.
"在黑暗中等待"是看內容概述時就引起興趣的一本,兩位主角簡單地說,一個看不見,一個不想被看見....
夠引人好奇的組合吧?
藉著一樁謀殺案串起看似不同世界的兩個人.故事隨著屋裡兩個陌生人的緊張應對一邊拼湊出謀殺案的原貌.
兩個孤獨人之間不該有卻又默默衍生的互不侵犯默契在最緊繃的一刻自然地化解開.
從陌生人奇妙的變成彼此扶持關係....
據說這故事有改編成影視作品. 我一邊看一邊默默地想到,這男主角還蠻省話的,一部戲大概超過三分之二是沒台詞的耶~
簡直是如同影子般存在的角色....
作者乙一經常提到的"湯塊理論"在本書裡也被提到,說是女主角的心境,不如說是乙一本身的性格加諸到書中角色裡.
話說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及生存的價值觀好像都在童年或青春期定格,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兩位主角同樣的成為同學惡作劇對象.
由此開始形成孤立的自己與無法融入的他人世界....
也許我們都是一塊未溶化完全的湯塊,在名為社會的菜餚裡都有著格格不入的尷尬....
然而重點是後續要怎麼看待自己與這世界? 帶著笑努力讓自己成為這世界中的一員,和所有人打成一片?
還是就僵在原地,一輩子都是半溶半固體的湯塊一枚?
明明就生活在這世界,但自己與他人的距離卻總似近然而卻遙遠非常........
本就不易與人打成一片的個性,要是加上眼睛看不見的話,會有書中女主角那樣想法也是正常的吧?
"世界上的人一個個都終將離我遠去,在黑暗中不言不語,無喜無樂,我得獨自生活,然後獨自腐朽"....
在讀到主角內心想法時,對於作者乙一描述孤獨心境的功力會有為之震懾之感.
然而在後記或故事外的幽默言詞又會難以和那個陳述著湯塊理論的人作連結.只能說乙一是天才一枚無誤.
有唸理科的聰明頭腦,冷靜思考佈局的能力,和不帶一字感傷卻穿透人心底的感動.
故事尾聲是不是有好的結局就留給看倌自己慢慢揭曉,個人看完的結論是感到孤單無助時或有被世界孤立的感覺時很適合看這本書.
要是像我跟主角或作者乙一本身有未溶化完全的湯塊之感,那麼要說這本書很值得一看.
看完會發現原來這世界還有人跟我一樣孤獨地在黑暗中,覺得孤獨........
其實看"在黑暗中等待"前是接著看"只有你聽到".是乙一另一部作品.其中有三個故事所組成的短篇.
好久沒看短篇小說,因為個人其實不是很愛短篇,(可能是因為本人有話一定要說清楚講明白的囉唆個性)....
然而接連兩本看完發現,其實故事蠻雷同的,要說的不是乙一沒梗所以雷同.
而是乙一對於孤獨這件事了解之深,所以對寂寞的人有特別的關懷厚愛.
就像其中一個故事"傷",如果世上真有善良純真的孩子有轉移他人傷痛的超能力,那這孩子會不會因為善良所以更痛?
就像"綠色奇蹟"裡的John Coffey一樣,這樣願意把全世界傷痛都攬在自己身上的人不應該存在這世界上,
應該去天堂裡當個無憂天使,當然這是個人悲觀的想法啦~ 總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之所以存在有它的道理.因為這就是人性.
而另一則短篇"只有你聽到"雖然是科幻元素的故事,卻也透過故事慰藉感到孤單的心靈(們).
科幻畢竟是虛構幻想,但要真有那樣無形的腦海電話還真是寂寞人士的一大福音哪~
書中三個故事都是蠻簡短且容易消化的內容.不想花太多時間在消化複雜故事情節的讀者可以看看.
"傷"和"只有你聽到"兩則短篇都已改成電影和電視劇.另外"在黑暗中等待"也是被改編成電影.
懶得看文字的也可以直接看電影,讓演員們來跟你說故事.不過個人還是推薦可以見識一下乙一這怪才的文字功力啦~~
"Calling You-只有你聽到" "暗いところで待ち合わせ-在黑暗中等待"
作者: 乙一
譯者: 陳惠莉(在黑暗中等待).
出版: 皇冠 & 尖端
* 以上內容為個人感想僅共參考,非源自其他報章或媒體. 請勿任意複製或轉載.